理查德·塔特尔:回赠

理查德·塔特尔:回赠
策展人:王宗孚
2019年3月16日至6月16日


木木美术馆很荣幸于2019年春季呈现“理查德·塔特尔:回赠”。这是著名艺术家、诗人理查德·塔特尔在中国的首个展览,由特邀策展人王宗孚策划。



一切皆在沉默之下

北京对艺术家的重要性可以用他在这里驻留期间写下的一句诗概括:“这座首都依旧隐藏在清晰的视野之外”。

以此次展览为路径,观者得以踏上一场特殊的旅程,并在此领略构建了塔特尔创作实践的视觉与非视觉语言。此次由艺术家本人密切参与策划的展览以一百件作品概括了塔特尔长达五十年的创作生涯,聚焦于他“为生活而艺术”的追求、源自西方艺术谱系传统和自身经验的表达风格和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强调精神性的艺术语言与实践。

展览中的每个展厅分别对应了塔特尔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探索和经历,在此,艺术家和策展人创造了一个“丛”系统作为此一百件作品的梳理线索:展览共设33个“丛”,每个“丛”内包含三件作品——尽管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时期和系列,却因相互组合而构建出一种新的和谐。除过往创作外,观众还将看到一件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大型装置、在北京驻留期间完成的诸多新作和一套包括了十本书的特别出版物。此外,艺术家还以他所设计的一个平面符号和诸多视觉模块构建起整个展览的空间布局。对观者来说,穿行于一条条由展墙所营造的小径之间,展览如同一件完整的作品。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塔特尔的创作生涯伊始之时,他的作品便打破了雕塑、架上绘画、纸本画作和诗歌等不同媒介的传统定义,他同时也拒绝如极简主义或抽象风格这类艺术史的分类方法。以一种开明的视野与心胸,塔特尔摈除了材料之间高低品质的美学分野,他在脆弱性中发掘张力,也在作品规模与其呈现环境之间的变化关系中找到潜能。自始至今,塔特尔持续地创作具有当代性的作品,同时不断超越此前的范式。1972年,当他的作品《金属线》在纽约贝蒂·帕森斯画廊展出时,一位观众向画廊主帕森斯问道,这件作品是否可以被认为属于极简主义。她不悦地答道:“让这些主义滚蛋吧!理查德·塔特尔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乐于创新。” 1975年,他的首个大型研究性个展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举办,艺术家再次在作品规模、创作方法和材料等方面拓展了艺术的定义,他本人在视觉或非视觉的艺术世界的研究探索也更进一步。这也是惠特尼美术馆有史以来最具挑衅性和争议性的展览之一,今天它已然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



1974年,塔特尔创作了《绳索3》,这件作品第一次展出时便以大胆和果决在艺评界与观者中引起了轰动,而它仅由一根极短的棉质晾衣绳(1.27 × 7.26 × 0.95厘米)和将其悬挂在墙上的三枚钉子组成。从这件作品到泰特美术馆涡轮大厅委托创作的长达24米、高达12米的大型装置《我不知道,纤维之语的交织》(2014),塔特尔善于利用作品的规模并将这一元素编织进展览环境,强调了作为场域的艺术和作为语境的艺术之间强大的相互联系。

本次木木美术馆的展览中亦有一件曾于1975年在惠特尼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字母》(“26个”系列,1967)。无论对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还是对美国极简主义艺术来说,这件作品都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根据艺术家的意愿,这件作品的展示形态将由美术馆工作人员决定,由此,作品得以在展期内不断变化,艺术机构和观众也因此被赋予了参与制作和呈现这件作品的机会。

木木美术馆还将展出塔特尔另一件广为人知的作品《纸八边形》,这件作品最早曾在上世纪70年代展出,它拓宽了极简主义和特定场域艺术的边界。“八边形”这一系列作品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布,之后是纸,最后艺术家还使用了金属线。这种不断将物体本态简化至几何形的创作持续了五年之久,展现了艺术家对打破艺术及其呈现环境的条条框框的不断关注与投入。


这一系列作品的形态是对正方形的四角进行切割所得到的。当作品被直接固定于展墙之时,墙面在轻薄的纸后若隐若现,展览空间得以与作品融为一体,这也成为了有关艺术与建筑如何交汇之尝试的早期案例。



《金属线》也艺术家的先期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系列根据美术馆内特定空间创作、每次呈现均不相同的作品。塔特尔形容其为“抓住了某种无法被重复的经验”。这件作品通常保持在塔特尔作品的惯常体量:艺术家将一根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在墙面,然后沿着其轮廓在墙上画下一条相仿的线条。由此,艺术家在两条线之间构建起微妙的关联,创造了一种近乎虚幻的深度。更早前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线》(1990)采用了与此类似的方式用铅笔在展墙上描绘线条,进而使作品与背景环境不分彼此。



在美术馆主展厅,塔特尔创作了一件与整个建筑空间展开对话的大型特定场域装置《繁星论》(2019),它由一层悬吊于5米高空中的手制铝网以及一组由8层棉布叠砌而成的墙面装置组成。而另一系列由艺术家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手制瓷砖作品《地生》(2019)则分布于美术馆的不同展厅中,观者可直接站立、行走于其上。



此外,艺术家还为本次展览设计了一套自成一体的出版物,包括一本大书和嵌入其中的十本小书。正如艺术家先前所设计制作的那些出版物一样,这套书亦介于艺术作品与书籍之间。致力于创作有力度、有生气的作品是塔特尔的毕生追求,这在本次展览中亦有所体现。以非时间顺序的“丛”为全新线索,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塔特尔的艺术语言以及他所指的“更进一步了解艺术本质的方式”。


关于艺术家

理查德·塔特尔于1941年生于美国新泽西,现工作和生活于缅因、新墨西哥和纽约。他的作品多被纳入全世界最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之中。其近期回顾展陆续在旧金山现代艺术美术馆、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芝加哥当代艺术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美术馆和伦敦白教堂艺术中心展出。他的其他成就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的大型委托创作、威尼斯双年展(1976、1997、2001)、卡塞尔文献展(1972、1977、1987)和参展惠特尼双年展(1977、1987、2000)的参展经历等。


关于策展人

王宗孚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和展览制作人,现居住和工作在上海、伦敦两地。他是纽约Performa的副策展人,同时也曾担任近期出版的《1960-1990东亚表演史》(DRAF2018)的编辑。近年来,王宗孚策划了在以下美术馆及艺术廊的展览:柏林国立博物馆(2019待展)、上海香格纳画廊(2018)、伦敦白教堂美术馆(2018)、伦敦赛迪HQ画廊(2017)、上海Cc基金会&艺术中心(2017)、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2016)、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6)、以及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14)。另外,王宗孚也曾参与策划第十二届哈瓦那双年展(2015)以及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温哥华馆(2012)。王宗孚在多个大学讲授过当代中国艺术相关课程,如东京艺术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以及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他也曾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担任客座讲师。








M WOODS Museum is a registered not-for-profit museum in China, with two venues:




木木美术馆798馆 
M WOODS 798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6
798 Art Zone D-06,
No.2 Jiuxianqiao Rd, Chaoyang, Beijing




木木美术馆人民公园馆
M WOODS CHENGDU

Citang Street, Qing 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开馆,11:00-19:00
(最后入场时间: 18:00) 


Open to the public
Closed on Monday
Open Tuesday to Sunday, 11:00-19:00 (Last admission: 18:00)

客服电话:+86 010-83123450转801,+86 18911984356
客服时间:工作日11: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