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大水花
泰特馆藏作品及更多
2019年8月30日-2020年1月5日
木木艺术社区

以一朵绽放于北京城中心的“大水花”,我们很荣幸宣告本年度最重磅展览以及全新展馆的揭幕——木木艺术社区首展,既大卫·霍克尼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展览,由木木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主办。
作为在世艺术家当中绘画作品拍卖价格最高记录的保持者,同时也是在世艺术家累积拍卖市场价值的最高者,大卫·霍克尼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1937年,霍克尼出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先后就读布拉德福德艺术学院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年仅33岁的霍克尼在伦敦白教堂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展览,从那时起,他便一直吸引着批评家和公众的广泛注意,并在此后的60年间接连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作品。

霍克尼的灵感来源尤为丰富,既涉及时下流行的视觉元素,也包括古典时期和现代艺术大师的杰作。以静物、肖像和风景等传统主题为依托,霍克尼持续发挥着他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思考和质疑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在二维画面上进行表达。本次展览以100余件作品回溯了霍克尼自20世纪50年代持续至今的艺术生涯,展现了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层出不穷的可能性,不仅仅局限于油画、版画和素描,还包括近年来他所感兴趣的摄影、数字技术等新媒介。展出的作品包括泰特美术馆的珍贵馆藏,也是大卫·霍克尼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如《更大的水花》、《我的父母》等。

此外,基于木木美术馆的展览及收藏理念“F.A.T.”(free / 自由的,alchemical / 炼金术般的,timeless / 无时间的)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和沟通联络,在多家艺术机构及藏家的支持下策划了特别单元,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呈现霍克尼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1981年,霍克尼曾与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彭德 (Stephen Spender)到访中国,二人因此合著了《中国日记》一书。此外,中国画在画论、技巧、视角等方面都对大卫·霍克尼的创作影响深远。尤其是长卷“散点透视”和“移步换景”的构图和观看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霍克尼就开始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地实践中国画带给他的思考和感悟。他也曾多次提到这些影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1987年策划、执导了影片《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在这部影片中,霍克尼以清代宫廷绘画极重要之作、王翬等人所绘《康熙南巡图》为例,详尽讲述了他如何畅游在中国卷轴画的广大与精微之中,以及他所感悟到的一种动态的描绘时间和空间的方式。而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我们将呈现难得一见的《康熙南巡图》(卷六)和其他极为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真迹,并将它们与霍克尼的相关重要作品并置,以作品间的对话引发力量,唤起超越时空和文化语境界限的感悟与精神共鸣。

在展览上,我们将看到一路以来霍克尼是如何踏过无数的小径,探询着观看和再现的本质;而他又是如何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与此同时,此次展览不仅是霍克尼与中国的再次对话,也是古代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有关艺术的本质思考的又一次沟通,是我们共同呈现给国内观众的一份珍贵礼物。






